中国科技互联网2024年十大预测


龙年春节前,不少“重头戏”已经开场:马斯克晒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行走的视频;苹果Vision Pro的正式发售,让“元宇宙”再次回到人们视野;美国政府对中国大模型厂商使用云端算力训练的限制再度提升,算力之争将持续全年;AI PC&AI Phone走红CES,智能终端将迎来一次新的定位跃迁;“出海”成为行业共同关键词,新能源车打响头炮,闻名于世的不再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而是“Chinese Brand”(中国品牌)⋯⋯

2023年,疫情的影响带着惯性,让很多人感受到“寒意”,然而,于第四季度开始,复苏的萌芽开始出现,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力,也将加速驱散寒意。

今年是龙年,司水布雨是古人对龙的期盼,展望2024,希望中国经济在“东风化雨”中延续复苏,全球此轮“复苏—>繁荣—>滞胀—>衰退”周期结束,科技互联网产业发展迎来新利好。

飞龙在天

AI重塑一切:“沉浸式”大模型时代开启

原意

像龙一样自如地游走在天空之中,具有超群的能力和至高的地位。形容事业蒸蒸日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无限的潜力。

龙年新解

AI无疑是2023年科技圈的顶流,大模型就像飞龙一般游走在海内外。龙年,互联网大厂仍将投身于大模型,千行百业仍将用大模型重塑产业,不仅科技圈无法绕开AI,普通老百姓也不得不正视AI。AI从改造你的PC、手机开始,重塑一切,大模型将“沉浸式”进入工作与生活。然而,焦虑步步逼近:“我会被AI淘汰吗?”

去年,我们曾用“见兔放鹰”预测AI在2023年的发展趋势,AI进入先有场景(兔)再放技术(鹰)的“精准打击年”,AI绘画、对话式AI等应用将以惊人的速度走入寻常百姓家,AI大厂着手生成式AI(AIGC)的“军备竞赛”,开启规模化、大众化的新十年。

如今回望,兔年的确如预测一般,成为AIGC真正元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引爆一个个行业。那么,在接下来的龙年,AIGC将迎来真正爆发,冲击城市和职场,改造手机和生产力工具。

先看AI世界领军团队的动向。《Nature》杂志预测,OpenAI将在2024年发布ChatGPT下一代模型GPT-5,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Google也将在2024年发布AlphaFold新版本,为药物设计和发现开辟新的可能性。

GPT-5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存在,它可能会拥有长期记忆,从而演变成自我意识,这对监管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技术层面来看, GPT-5的一大技术突破是多模态,支持视频和音频等媒体形式的输入和输出。2月16日,OpenAI在深夜扔出深水炸弹,发布首个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从demo水平来看,或有可能颠覆视频和电影的制作。

国内虽早有文生视频的大模型应用,但从成片效果来看,国内通用大模型参与者仍旧处在追赶的路上。科大讯飞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全面赶超GPT-4,商汤近日宣布其语言大模型SenseChat V4的综合评测成绩比肩GPT-4。

我们应该看到差距,国内在小样本快速训练、多模态深度学习训练、超复杂深度理解等方面有所欠缺,还没能达到GPT-4最好水平。

国内大模型产业到底差在哪里?当前最紧急的是缺算力,中期要解决的是缺人才,未来最大的挑战是缺数据。

一线城市已经开始解题。2023年底,上海大规模发放“算力券”,给予算力提供方和使用者补贴,要建设一张自主可控的算力网络,来解决算力短缺这一燃眉之急。同时,上海将重点支持大模型相关紧缺技能人才落户写进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十一条措施”。

新的一年,更多中型城市、更多传统产业会卷入大模型浪潮中,谁能尽快解答算力、数据、人才这三道难题,谁就能更快地站上人工智能的高地。从城市到国家,大模型将成为技术竞合的焦点。

解题的基本思路不变,先要对高端人才形成虹吸效应,大模型“抢人大战”一触即发。

麦肯锡预计,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人才缺口将达400万人。而据智联招聘2023年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平均招聘月薪跃居职业榜首位,高达22788元。

高端AI人才短缺的另一面,是AIGC将替代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白领,麦肯锡的预测是2030年到2060年间,一半职业将被AI取代。但这必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AI每年将为全球经济带来2.6~4.4万亿美元的增长,相当于每年贡献一个英国的GDP。

从2024年开始,普通人的AI焦虑必然会加重,因为大模型将从对话式AI演变为多模态的生产力工具,AI将重塑手机、PC等硬件生态,将手机里的App改造一遍,特别是办公这个方向,AI帮忙做PPT、处理数据都将不在话下,会让绝大部分白领感受到巨大的危机。

如何应对?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曾说过:“把AI视为一种武器,这件武器,你能用,别人也能用,我们的对手不是武器本身,而是其他拿着武器的人。”与其受飞龙在天的威慑,不如从使用AIGC工具开始,逐渐成为控制AI的人。

(孙妍)

龙吟虎啸

“算力风暴” 仍将席卷全球

原意

虎在啸,龙在鸣,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年新解

AI大模型的兴起,进一步激发了对高性能算力的迫切需求。算力正成为新型能源,如同当初的电力。各领域对于算力的共性需求,将推动算力总规模爆发式增长,超算、智算的需求快速提升。2024年,算力需求将依然是全球共同的话题。

2023年,算力成为全球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算力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这一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全球第二,算力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将万物推入智能化时代。

然而,2023年底,美国宣布再度升级禁令,对华禁售A800及H800芯片,为本就动荡不安的国内算力市场带来了新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国内大厂展现出长远的眼光和充足的备货量,而中小厂商则积极融资、增加成本,或尝试转型垂直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算力市场依旧充满活力,各地政策频出。目前,“东数西算”工程正在稳步推进,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已全部开工,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同步布局。西部地区新开工建设的数据中心项目数量稳步增长,我国算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尽管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但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推动我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最需要解决的是算力供给不足与算力需求迫切之间的矛盾,需要大量建设电路基础设施,以保障各行业对智算中心的需求。

2023年10月,工信部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将中国的算力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该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方面提出,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

展望2024年,可以预见的是,算力领域将继续保持虎啸龙吟的发展态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智能算力将成为算力市场的主导力量。工业、金融、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等重点领域将进一步深化与算力的融合,打造更多应用标杆。

同时,2024年,美国对于中国的算力“钳制”将愈演愈烈。今年初,美国商务部突然发布《采取额外步骤,以处理严重恶意网络活动方面的国家紧急情况》,目的是阻止中国用户使用亚马逊云服务(AWS)、微软云服务(Azure)等平台进行大规模人工智能(AI)模型的训练。

这意味着,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获得英伟达智能算力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但同时也将推动国产算力芯片加速构筑生态和落地应用,目前来看,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百度等国内云商都在积极采购国产算力。此外,除了训练算力之外,随着AI应用的逐步繁荣,推理需要的算力将直线上升,在这方面,国产算力具有比较明显的供应优势。

2024年,由芯片战争引发的“算力风暴”仍将进行,甚至仍有升级的可能。除了胜利,中国没有退路。

(贾天荣)

云蒸龙变

芯片喜忧参半 中国需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原意

云气蒸腾,蛟龙飞腾,比喻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用于形容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龙年新解

2024年,随着PC和智能终端需求的逐步复苏,以及市场对AI芯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强劲需求,芯片行业极有可能回归增长态势。

2023年,芯片行业遭遇极大挑战,裁员、砍单、减产,营收下降。研究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芯片行业总营收约为5213亿美元,同比下滑8.8%。但对于2024年,多家研究机构出奇一致地乐观预测:德勤预测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收入增幅可达7.5%,达到创纪录的6130亿美元,成为自2018年以来的最强劲增长;另一家调查机构Gartner更为乐观——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将达到6309亿美元。

半导体是典型的周期行业,在跌入谷底之后,整体复苏的信号已经发出。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提到,2023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同比下降15%,但2024年将反弹15%,达到970亿美元。这意味着芯片产业链各环节正努力调整库存,为市场复苏做好准备。

当然,最受人关注的依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的增长。AMD报告显示,2023年整个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会达450亿美元左右,预计2027年将增长到4000亿美元,2023年~2027年复合增速超过70%。这其中,英伟达肯定笑傲群雄,据其财报预估,2024年,光英伟达一家的数据中心业务的收入将达到 460 亿美元。

不过,谷歌、Meta、AWS等人工智能巨头也不再甘心将大把现金向英伟达双手送上,纷纷开始自研芯片,Meta计划今年部署一款新版本的人工智能(AI)芯片。

回到中国,作为全球芯片市场最大消费国,2024年国内芯片行业增长速度将高于全球市场。SEMI公布的《2024年全球晶圆厂预测报告》指出,中国2024年晶圆产能将以13%的增长率居全球之冠,预期中国全年新投产18座新晶圆厂,每月产能将从760万片增长至860万片。

不过,与国际市场环境较为不同的是,中国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之外,汽车电子市场也是中国芯片行业向上的重要增长点。得益于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芯片行业在汽车电子细分市场的营收增长预计为21%,达到86亿美元。

从制程工艺上看,中国晶圆代工投资的重点继续放在成熟技术上,这固然与全球市场需求相关,28nm芯片是当前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制程节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物联网等众多领域,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更为先进的7nm及以下制程工艺,中国还有相当差距。

2023年,华为 Mate 60的“横空出世”,让国人看到中国新片制程工艺突破的可能,但不可否认,产能仍然有着巨大的瓶颈。2024年,希望中国芯片产业带来更多惊喜,以更多原创性技术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变强。

(林斐)

神龙马壮

5G-A元年要“用好”5G

原意

形容像骏马一样有精神,比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龙年新解

2024年,5G将迎来商用5周年的关键节点,中国5G真正挑起大梁,5G用户占比和网络接入流量占比将双双超越50%关口。以新型工业化为新质生产力主阵地,5G的B端融合应用将实现跨越式发展;5G-A接过接力棒,开启双万兆城市建设进行时,中国5G气宇轩昂地站上世界舞台。

经过5年发展,“用好5G”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一关。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截至2023年底,5G移动电话用户达8.0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46.6%,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47%。可以预见的是,5G用户占比和网络接入流量占比将在2024年双双突破50%的关口。这是两个关键指标,直接反映出用户使用5G的水平。

横向对比,比中国早两个月商用5G的韩国,早在2022年底达到70%的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但同一时间,韩国5G用户占比只有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三分之一的用户使用了70%的流量。

VR和AR一直是韩国5G应用的中流砥柱,而最近,韩国将更多重心移向5G轻量化(RedCap),这项技术被认为是物联网的强力助推力,可以让5G变便宜,从而实现规模发展。

在国内,RedCap也已成为5G下半场的主力军。目前,RedCap的成本已经降低至5G成本的一半,与4G相当,在降低成本和功耗的同时,它还是能满足中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的需求,适用于工业互联网、可穿戴设备、车联网、视频监控等。

苹果Vision Pro开售后,人们总在美国街头偶遇奇怪的“未来人类”,有人戴着它在纽约地铁里“无实物”敲代码,有人戴着它开特斯拉,有人戴着它溜机器狗⋯⋯但第一批评测都提到了卡顿不丝滑,问题不单单只出在硬件身上。

5G正在呼唤一款杀手锏级应用,它也许是Vision Pro,也许是裸眼3D,也许是AI。但同时,越来越多的革命性硬件正在呼唤一个“双万兆”城市。

中兴终端中国区总经理温良良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继2023年推出全球首款裸眼3D平板后,2024年计划推出支持裸眼3D的手机和新一代平板,适配支持裸眼3D的5G视频、5G会议等应用,将拉动5G流量。

中兴重押的裸眼3D被认为是最先爆发的5G-A应用,同一时间,AI手机、AI PC会扎堆在2024年发布,但前提是,网络够快,而且不能局限在办公室等空间,而是随时随地高速上网,不论是在地铁上,还是在街头。

最近,上海已经在加快双万兆城市的建设,所谓双万兆,就是指5G-A和万兆光网。上海提出,到2026年底,率先迈入全球双万兆城市行列,成为全球网速最快、覆盖最全、时延最低的城市之一。

其中,5G-A是(5G-Advanced)是5G的演进和增强,俗称5.5G,连接速率和时延等网络能力实现10倍提升,主要有六大提升:下行万兆,上行千兆,千亿链接,低时延高可靠,毫米级定位,变身为“六边形战士”。

2024年将是5G-A的元年,我们会越来越频繁地听到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技术能力,随着5G-A手机、AI手机、AI PC、裸眼3D平板等新一代硬件接踵而至,我们将真正离不开5G。

(孙妍)

云起龙骧

人形机器人 要做新一代“时势英雄”

原意

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龙年新解

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成为全球热点。2023年,特斯拉、科大讯飞、小鹏汽车、傅利叶智能都相继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4年,众多利好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将有望像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那样,成为新一代“时世英雄”。

人形机器人不仅是科技界的“大明星”,更是人们对于未来科技形态的幻想。

1月31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行走的视频,再次引起市场对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期待。

有理由相信,人形机器人将越发符合人们的想象。尤其是2023年大模型的到来,仿佛为人形机器人送上一颗“硅基大脑”。

Stratistics MRC 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 15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264 亿美元,2021年~2028 年的 CAGR (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50.5%。

从细节来看,人形机器人需具备感知、决策、控制三大系统,这将带动传感器、电机、关节等许多软硬件相关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幻影智库以特斯拉Optimus 的零部件构成进行预测,当人形机器人销量达到百万台级别时,机器人总成的市场空间将超过千亿元;线性关节总成、旋转关节总成的市场空间会超过 500 亿元。无框力矩电机、力矩传感器谐波减速器等的市场空间将超过百亿元。

政策方面,深圳、北京、上海去年先后发布了地方性政策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以《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为例,明确指出,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等。

工信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初步建成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综合实力达世界领先水平。

尽管形势大好,但想让人形机器人快速落地,依然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首先便是作为机器人“大脑”的多模态大模型。

“准确性、鲁棒性以及幻觉方面是衡量多模态大模型智慧程度的标准,而机器人大模型训练的难点在于缺少高质量的机器人数据集。”千诀科技CEO高海川表示,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感知大模型,行业对安全性、成功率、准确性以及幻觉方面的要求至少是99.99%,小数点后位越多越好,但目前哪怕是最智能的GPT-4也达不到90%。这就意味着,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还有待成长。

其次,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成本以及后期维护运营成本都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能力的企业只有头部公司。

以2022年小米推出的铁大为例,每台成本在六七十万元。因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多模态+机器人”的人形机器人还处于发展阶段,解决智能和成本两大难题并实现商业化落地还需要3~5年的时间。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机器人价格下探已成趋势。如最近大火的斯坦福家务机器人,硬件成本在20万元左右;国产的智元机器人也将成本控制在20万元左右。优必选的CTO熊友军表示,未来随着国内供应商产品水平提高以及大批新玩家的加入,部分关键零部件的出货量会有所提升,成本也一定会有下降空间。

(沈毅斌)

龙跃鸿矫

智能手机市场复苏 “AI浓度”或将成为竞争胶着点

原意

常用来形容事物如同飞龙般腾空而起,或者比喻人能够摆脱困境,有所作为。

龙年新解

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终于止住了连年下滑的态势,触底反弹,2024年复苏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经济大环境改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本身也在产生诸多变化,比如端侧AI、直连卫星等等。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部,这是十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然而,或许是否极泰来,从2023年下半年的趋势来看,2024年复苏有望,2023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8.5%,高于之前7.3%的预期增长。

苹果是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大赢家,首次超越三星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品牌,其市场份额也创下历史新高。不过,在中国市场,苹果的2024年有着较大不确定性。尽管全年数据统计显示,iPhone首次登顶中国市场,成为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但从IDC的数据来看,第四季度已经疲态初显,市场份额同比下降2.1%。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市场在复苏。

随着2023年9月一波新机发布,国产手机的诸多技术创新点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关注,比如手机卫星通话、端侧AI大模型、折叠屏手机等等。自8月起,中国手机市场单月出货量开始恢复增长,2023年9月手机出货量大幅增长近60%,一举收复“失地”。尤其是华为,2023年第四季度市场份额从10%左右升至13.9%。

2024年,预计将出现更多具有创新功能的手机,AI和手机直连卫星或许将成为旗舰机的标配。

第一个全面拥抱AI的品牌已经出现。2024年1月18日凌晨,三星在最新召开的Galaxy Unpacked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Galaxy S24系列手机,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全线嵌入AI功能。

国产手机也不示弱,无论是华为的HarmonyOS 4系统全面接入盘古大模型,还是OPPO Find X7系列与荣耀Magic 6系列搭载的70亿参数端侧平台级AI大模型,都将为人们的移动生活打开另一扇门。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

另一方面,今年年初,荣耀、OPPO、小米接连“上星”,预计全年,中国手机厂商将陆续推出4~5款卫星通信大众手机。

总的来说,2024年,智能手机市场将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高峰,但竞争也将愈发激烈。可以想象的是,到2024年末,智能手机将有可能再次实现功能跃迁,不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随着端侧AI大模型的全面渗透,手机有望成为在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含有较高“AI浓度”的智能助手。

(贾天荣)

龙形虎变

新零售急转弯

“低价”“折扣”成关键词

原意

通常用来形容帝王的行动或历史上的重大变化。它既可以指帝王的行动气势非凡、果断有力,也可以用来形容历史进程的迅猛和巨大变化。

龙年新解

2023年对于新零售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活力的年份。随着线下人流量显著回升,折扣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行业巨头盒马、叮咚等也纷纷涉足其中,展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这一新零售市场的快速演变,不仅体现在业态的持续创新上,更孕育着新业态与新场景的诞生。

新零售市场的2023年,“低价”贯穿全年。

2023年7月,盒马“移山价”一战成名,引得山姆、叮咚、美团等商超纷纷入场迎战;12月,奥乐齐在上海加大扩张实体折扣店铺,借助其百年品牌经验及低价优势,向盒马、叮咚等发出低价挑战。与此同时,永辉、物美、大润发等传统商超也纷纷跟上折扣化改革的浪潮。

2024年,随着消费市场的持续演变和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的增加,线下折扣店预计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趋势的形成,既得益于新零售业态的蓬勃兴起,也离不开传统商超在变革中寻求的新出路。

2023年9月起,盒马、美团在部分三线城市开始落点折扣店,不再满足于一二线城市的自我挣扎,探索下沉,似乎是未来线下折扣店发力的重要赛道。预计2024年,线下折扣店市场规模将实现双位数增长,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折扣店模式将因其高性价比而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在竞争格局方面,市场将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一方面,盒马、叮咚等先行者将继续深化线下折扣店模式,通过供应链优化、自有品牌建设和精细化运营等手段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传统商超如永辉、大润发等也将加速折扣化转型,通过开设折扣店或折扣区域来应对市场竞争。此外,不排除有新玩家通过创新模式或技术手段进入市场,搅动现有格局,如在福建、川渝地区占有一席之地的朴朴买菜。

供应链的优化将是折扣店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预计各大生鲜折扣店将在2024年进一步加大对供应链的投入,降低成本并提升商品品质。同时,自有品牌的建设也将成为折扣店竞争的新战场。2023年底,盒马工坊、象大厨、蔡长青等平台自营品牌正被加速推至消费者视野,但参差不齐的口碑引发消费者对平台不同程度的质疑。2024年,它们是否能成为吸引消费者的“王牌”,还需看各个平台对其自有品牌的质量把控及配送速度。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和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升级,线下折扣店也将在商品选品、品质把控和服务体验上做出相应调整。2024年,预计将有更多有机、绿色、健康的商品进入折扣店渠道,同时,折扣店也将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烹饪教程、营养咨询等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虽然线下折扣店模式在2024年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挑战也同样存在。例如,如何在保持低价的同时保证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差异化优势,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为,低价是否还是2024年线下店关键词等。妥善应对挑战,线下折扣店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毛宇)

龙争虎斗

电商行业 于变局中开“新局”

原意

像龙虎一样争斗,比喻双方势均力敌,斗争或竞赛激烈。

龙年新解

2023年,电商行业大事不断,有的企业完成自我变革,有的平台与平台之间进行价格和服务的较量,还有的电商平台掀起内部“风暴”。阵痛、内卷、自我革新之后,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2024年的电商江湖将发生何种变化?值得关注与洞察。

“开新局必先知变局。”

跌宕、逆袭、价格战、舆论风波⋯⋯这或是2023年电商行业发展的关键词。3月,以阿里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完成“1+6+N”的组织变革;9月,李佳琦直播间发生一起因眉笔引发的舆论战;11月底,拼多多美股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市场固有格局被彻底打破;12月中上旬,东方甄选陷“小作文”风波,高途佳品迎来“泼天的富贵”;年末,“仅退款”成为电商的标配⋯⋯电商,永远是离公众最近、话题度最高的互联网行业。

2023年,变局已生。

作为直播电商代表的抖音,凭借一己之力成为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对手。据《抖音生活服务2023探店报告》,2023年1〜9月,入驻抖音生活服务团购中心的达人数量同比增长289%。同年双11,抖音挂购物车的短视频播放量达到了1697亿次,商城GMV同比增长了119%。从增长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平台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阵地。

曾经的电商小弟拼多多,一度成为“最靓的仔”。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美股收盘,拼多多收盘市值(1958.9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市值1906.5亿美元),也成为在美中概股的市值第一股。拼多多旗下TEMU成立一年多,便成为众所瞩目的跨境电商,甚至让全球跨境电商老大亚马逊被迫修改规则。

2024年,新局已开。

阿里巴巴开始反击。马云和蔡崇信出手,大手笔增持阿里股票,并放话“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作为中国最像亚马逊的电商平台,淘天、阿里云、高德地图、饿了么等全生态业务始终是阿里巴巴最大的底气。

2024年,各家电商在价格和服务上都将进一步“开卷”。拼多多开创的百亿补贴和仅退款,如今已成为各家标配,但谁能将好服务和好价格做到极致,形成坚定的用户心智,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将在执行层面考验各家平台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原本主打服务的京东,如何在低价上破局,将承压更多。

直播电商将愈发普及。抖音给传统电商带来的压力持续增长,视频号可能异军突起,头部直播电商公司开始多点布局,2月4日,东方甄选在视频号首播。2024年,出海的热度将持续上升,一切皆有迹可循。今年1月,“疯狂小杨哥”的公司三只羊网络在与新加坡当地达人进行的首场合作直播中,登上TikTok新加坡地区销售GMV排行榜TOP1。同样有“航海计划”的电商机构还如东方甄选、交个朋友,从东方甄选发布的相关招聘岗位来看,岗位主要有TikTok的内容运营经理、商务经理等,旨在为海外的相关业务提供服务。

2024年,海外市场将是国内各大电商巨头“打赢下一场战役”的重要筹码,电商平台的出海打法也将发生变化。TEMU从全托管转向半托管,意味着将在规模化上发起一轮总攻。Tiktok的带货属性也在逐渐被全球市场接受,阿里和京东的海外平台能否摆脱过去不温不火的尴尬困境,关键还要看他们是否有新生代的锐气和冲劲。

(孙永会)

潜龙在渊

Vision Pro开启空间计算时代 “元宇宙”翻身就靠它了

原意

象征一条蛟龙在深渊中不断吸收精华、锻炼意志,直到时机成熟。

龙年新解

苹果Vision Pro在美国上市迎来爆火,苹果CEO库克表示,Vision Pro将带领人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一石激起千层浪,沉寂已久的VR/AR行业再次回到大众视野,2024年VR/AR会变得异常火热,同时一张名为空间计算的蓝图也将展现在大众面前。

半小时售罄、48小时已售20万台、预计2024年销量达到50~60万以上,这就是Vision Pro带来的销量纪录。

对于沉寂已久的VR/AR产业而言,这个行业的“带头大哥”终于出现了。如同当年iPhone带动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并让智能手机成为最重要的终端产业一样,VR/AR这次能否集体翻身,希望就在Vision Pro身上了。

显然,2024将成为VR/AR发展的关键之年。IDC数据显示,2023全年,中国AR市场全年出货预计24万台,同比增长133.9%;2024年,AR出货预计将持续高速增长,增速预计达101.0%。伴随高通AR专用芯片发布及光波导技术进步,主流厂商将接连发布或迭代一体式AR眼镜,预计2024年全年出货6万台,增长68.5%。

增长势头大好的VR/AR头显,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手机的大众级终端设备,但目前仅从销量来看还远远不够,空间计算时代需要更多用户加入其中。Meta曾表示,用户达到1000万才是VR行业发展的转折点。更有“好事者”对比手机、电脑的发展历程后表示,当年销量突破1亿台才谈得上VR/AR普及。

跟随苹果步伐,许多国内外企业纷纷推出对标Vision Pro的产品。三星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一款名为“Infinite”的XR头显,由谷歌负责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高通负责提供芯片组;索尼也在1月8日举办的2024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展示了一款MR头显,旨在为专业设计人员提供空间内容创作工具。国内的华为、创维数字等企业也加快入局脚步。

当然,售价3万元人民币的Vision Pro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过于昂贵,大体积也不方便在室外场景使用,这是VR/AR头显共有的两大痛点,受限于现有技术。此外,VR/AR头显的产品定义决定了应用开发者的3D交互逻辑,里面搭载的空间算力、感知空间的精准定位数据等都决定了体积不会太小,价格也不会太低,但“轻便”和“便宜”一定是发展方向,将随着技术突破和销量的规模效应,逐渐实现。

2024年,通过VR/AR设备实现商业变现应该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短期来看,最先受益者会是影视、游戏等VR技术成熟度较高的厂商;长期来看,购物、文旅、智慧办公等场景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Vision Pro发布后的场景来看,已经有很多“尝鲜者”戴着它尝试推开“元宇宙”大门,比如在健身房里滑雪,在地铁里隔空敲键盘⋯⋯相信2024年,沉浸于元宇宙的用户,将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被看到。

(沈毅斌)

鲤鱼跳龙门

国货加速出海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原意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龙年新解

随着新能源汽车、国产手机、日用品、服装等消费品类别的持续繁荣,国货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如此,国货正逐渐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塑造品牌影响力。国货的出海之旅就如同鲤鱼奋力跃过龙门,一旦成功,便将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2023年,国货品牌“高歌”唱响世界。它们,不单是国内大街小巷的抢手货、畅销品,走出国门,无论质量、价格以及创新性都令国际市场惊喜,开始打造中国品牌形象。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1万亿元,其中出口8210亿元,增长19.9%。

将中小品牌国货强势推出国门,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四小龙”——Temu、SHEIN、TikTok Shop、速卖通功不可没;国产新能源电车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正在抢占BBA等老牌国际品牌油车的市场份额;国产手机品牌长期在全球销量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国产化妆品正以超乎市场期待的超高性价比博得国际友人青睐。

从东南亚到中东再到欧美等地区,国货不再止于本土消费市场,它们正积极走出国门,重构全球消费市场格局。

跨境电商品牌四小龙手段频出,以质量和速度强势吸引市场目光,逼得国际电商“老大哥”亚马逊开始跟进“低价”策略。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将被国际龙头电商企业视作成熟的竞争对手,价格战将看点十足。随着时代进程的推进及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相信拥有足够的创新精神及出色适应能力的中国电商品牌,能够带领国货在2024年取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份额。

国产手机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手机销量排行,小米与OPPO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分别名列第三、四名,成绩亮眼。一方面,国产手机厂商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快充、拍照、屏幕等方面有令消费者期待的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厂商注重品牌建设和全球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买和使用体验。

2024年,国产手机预计会有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包括出货量增长、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加剧和国际化拓展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AI助手、手机直连卫星、折叠屏仍是值得期待的亮点。

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赛道,绝对是中国车企“猛踩油门”的一年。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绩斐然。

2024年,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有望在2024年持续增长。新能源技术领域将持续创新,尤以在电池技术、充电设施等赛道拥有充足的发力点。

虽有鲤鱼跃龙门的风范,但国货出海仍需警惕国际贸易摩擦、技术壁垒、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2024年,中国企业的出海之旅将更加稳健,中国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和知名度预计也将上一个台阶,但在全球“脱钩”的当下,同样可预估的是,中国品牌将可能遭遇一些国家的刻意打压,打造世界一流品牌,依旧任重道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