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枢纽作用明显加大


  互联网基础资源是指域名、IP地址、AS(自治系统)号码及其所构建的域名系统、路由等互联网架构体系与协议。在保障网络互联互通、高可扩展以及支撑各类创新应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份,我国“CN”域名数近2000万个,网站数约为383万个,上网用户数10.79亿;IPv6用户超7亿,规模居全球第一位。“互联网行业加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枢纽和基石作用更为凸显。”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说。

  网络基础资源快速发展离不开服务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作为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平台,我们构建了‘两地三中心+全球服务节点’的服务型分布式架构,实现了单机到分布式、实体到云端、大容量到轻量化的敏捷部署。完成了对国内主流运营商、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及全球的广泛覆盖,平台服务可用性连续9年达到10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刘郁林介绍,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厂商自主研发DNS(域名系统)产品,其在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表现优异。

  此外,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大数据平台基于38个大类、74个小类的监测项指标,对所有顶级域和超过百万台DNS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测,为研究分析我国和全球互联网运行状况与安全发展态势提供重要支撑。国家IPv6监测平台为企业和政府提供用户、流量、网络、应用等各方面的数据监测与分析。

  当前,新型工业化建设稳步推进,车联网、移动物联网等新业务对网络连续性、低时延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基础资源服务需强化各类网络场景下的泛在移动能力。同时,为更好支撑用户和网络的双向匹配,需要实现网络、计算、存储多维资源一体化智能调度。

  “随着新型工业化融入更多新业态,数据泄露、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网络钓鱼等网络安全风险更加严峻,从互联网基础资源层面构建可自愈、抗攻击的服务体系对网络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刘郁林表示,针对上述挑战,一方面要持续提升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围绕域名注册、解析、查询服务等需求,加强国家域名核心系统统筹规划,持续提升服务性能和水平,夯实公共服务根基。另一方面,面向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提升域名等标识技术高效化、安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多维度的精准调度技术,有效应对泛在互联场景下海量设备与业务的交互需求;要深入开展“IPv6+”技术研究,支撑网络全面升级,满足工业应用场景对互联网大带宽、广连接、安全化自动化、低时延等需求。

  徐晓兰提出,要大力开展新型网络标识、网络寻址解析等互联网基础资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下一代互联网、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我国数字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刘郁林同样认为,要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的创新应用,在新赛道实现新突破。同时,应积极推动互联网基础技术标准研制,聚焦DNS、IPv6等扩展技术,提升我国在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