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三十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也目睹了阿里、腾讯、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取得巨大成就。
互联网企业如何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促进数实融合、深化网络惠民,助力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月25日,AI品牌·创未来–2023超级品牌大会将在成都举行,大会将汇聚行业专家学者、品牌企业代表、相关职能部门等,以创新之“智”解品牌发展之“问”。在大会即将启幕之际,封面新闻采访了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博士,请他谈谈互联网企业应如何抢抓时代机遇提升品牌影响力。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推动网络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经过3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全球最多的网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及最活跃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创新生态。
站在新的起点,王鹏认为,在责任感方面,互联网企业应当明确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除了提供产品和服务外,还应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如扶贫、教育、环保等。通过设立公益基金、开展公益项目等方式,互联网企业可以展现其社会责任感。在使命感方面,每个互联网企业都应有明确的使命和愿景。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激励员工、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企业的使命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以此推动社会进步。在紧迫感方面,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中,企业必须有紧迫感,不断创新、优化产品和服务,以应对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这种紧迫感可以推动企业持续进步,避免被市场淘汰。
谈到对网络强国、中国式现代化的贡献,王鹏表示,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方式,推动网络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例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确度;通过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平台,推动经济和教育的现代化。
抢抓大模型风口
提升品牌影响力
2023年以来,受ChatGPT影响,国产大模型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百度的“文心一言”、京东的“言犀产业大模型”、字节跳动的“火山方舟”、华为的盘古大模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累计发布AI大模型200余个。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已建设近万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2024年,互联网企业如何抢抓大模型风口,向下扎根,提升品牌影响力?
王鹏认为,在技术投入与研发方面,加大对大模型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包括算法优化、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方面。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在大模型领域的竞争力。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场景。通过与实际业务场景的结合,推动大模型技术的落地应用和价值实现。在品牌合作与生态建设方面,与相关行业的品牌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大模型技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通过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
如何打造更多爆款APP?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移动互联网应用蓬勃发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活跃APP数量达260万款,进一步覆盖网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打造出更多深受网民喜爱的爆款APP?
王鹏建议称,一是用户需求洞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发现用户的痛点和需求点。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等方式,获取用户反馈和意见,为产品开发提供有力支持。二是产品创新与技术研发: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提供具有独特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功能和服务。通过引入新技术、优化产品设计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三是营销推广与品牌建设:制定有效的营销推广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社交媒体、广告投放、口碑传播等方式,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用户群体。四是持续优化与改进:关注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持续优化和改进产品功能和服务质量。通过迭代更新、功能升级等方式,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